三七是多种成分的复合体,具有止血又活血的双向调节作用,是中药里“一药多用”的代表。根据身体的状态该活血时就去瘀,该止血时就凝血,维持机体平衡的状态,这体现传统中医“中、和”的思想:脏腑气血和谐,人就不生病了。
三七不但能止血,还能够活血,三七也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,与阿司匹林作用相近,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、抗凝,也能预防血栓的形成,所以三七也可以称是中药里面的阿司匹林。
三七既能止血,又能活血,一般人可能就想不通,这两个不是矛盾的嘛?
这既是中药的特殊之处,三七里面含有多种成分,它是一个复合体。一方面它含有三七素,能够止血;另一方面它又含有三七皂苷,又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,预防血栓。所以中药的特殊性就是一药多能,甚至可以同时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,三七就是一个例子。
三七的特点是止血不留瘀,去瘀不伤正。它能止血,但是又不会导致瘀血,能够去瘀活血又不伤正气。
那三七什么时候会止血,什么时候又发挥活血呢?与两种情况有关。一就是与我们身体的自身状态有关。当你身体出血的时候,三七就会发挥止血的作用,当你血凝的时候,三七就发挥抗凝的作用。这就是我们身体拥有自身调节的能力,总是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,以便再次达到新的平衡,所以它是双向调节的。
第二个就是与药物的配伍有关系。三七像调兵谴将一样,它与止血药配伍,三七就止血;它与活血药物配伍,它就能活血。
从三七身上大家能体会到一个“和”字,这个看似矛盾又能止血又能活血,恰恰是和谐的存在着。“和”字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,也是中医学的核心。《中庸》里面讲: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什么意思啊,就是如果要达到中和的境界,不偏不倚,无过无不及,天地各守其位,万物生长繁育。自然界是个大宇宙,人体是个小宇宙,人和自然本质上是相通的,做事情要顺其自然,人和自然要和谐,脏腑要和谐,气血要和谐,不和谐就要生病了。《黄帝内经》:“气血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。”和字在疾病上也能体现出来,一味三七最精妙的地方就是这个“和”字。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三七能治一切血病。通俗来说三七一味和血的良药,既能止血又能活血,还能补血。